赵慧. (2018). 下一代书店. 东方出版社.
上一代书店什么样?
以巴诺书店 (Barnes & Noble) 为例,
- 选址: 占据好位置.
- 库存和内部陈设足够丰富: 分类书架, 畅销书和推荐书的专门摆放位, 热门 IP 周边等.
- 不少非书籍类商品: 旗下电子书, 文创等.
- 名号大 (美国最大连锁书店), 与星巴克独家合作, 还经常举办活动.
唯一的问题是, 越来越少的消费者在这里买书. 书架或结账的前台很少有人, 客人都在儿童教育图书和星巴克咖啡附近.
巴诺书店的历史
- 第一家在电视上做广告的书店, 第一家销售打折图书的书店. 尝试将精装书邮寄给消费者以获客, 各种折扣促销打击其他书店.
- 做了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 最重要的一笔是收购针对 商场销售 为主的 B.Dalton 连锁书店.
- 开辟休闲空间, 举办文艺活动.
亚马逊登场后, 以更便宜的价格销售纸质书, 与巴诺书店打击别人的方法如出一辙. 书店都受到冲击, 但巴诺书店受到的更大.
- 巴诺的核心在于标准化, 畅销书是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人们到亚马逊上主要购买的也是畅销书, 独立书店 反而因为其独特的品牌故事和推荐书籍力求与连锁书店不同而显出了差异化.
- 和其他书店相比, 巴诺书店的客源大部分是去 商场 购物再顺便去书店的人, 而这部分客流因为商场生意受到亚马逊的冲击而再度减少.
- 在电子书设备上巴诺书店也输给了亚马逊 (起步晚, 技术差).
- 消费人群和消费特征改变. (TODO: 没太懂)
在当今时代, 巴诺书店的竞争对手不是销售图书的公司, 而是星巴克.
巴诺书店应该成为这样一个地方: 人们可以进去随便逛一逛, 或者在这里读过一段优质的时光, 或者看看书, 学到些东西. 正式这样的地方才有钱可赚.
什么在变?
实体书店变得更像 “复合生活空间”
书店扩张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商业地产公司. 在实体书店被电商碾压的四五年间, 购物中心这一实体店形态开始扩张. 为了吸引人流, 一开始招商偏爱餐饮, 待其饱和后, 书店又成了贵宾, 提供书店各种减免补贴.
西西弗等新书店不止卖书, 还卖杂货, 咖啡, 甚至简餐. 书的陈列面积最多六七成 (中信书店三四成), 但咖啡区一定有. 大众书局图书的毛利率平均只有 30%, 但咖啡至少翻一番.
西西弗转型时目标是追逐坪效, 开店面积小, 书架之间排列紧凑, 书的选择以 数据驱动, 把书当成一般商品经营 (建立客户画像等其他 零售领域 的数字化管理). 诚品除了有百货商场, 还卖房子, 完全变成了品牌商而非零售商.
评价: 好像大多数点巴诺也做到了?
“诚品百货店”
- 把书以外的生意带进书店, 设置让消费者沉浸的主题场景
将书和其他商品结合起来陈列 (像啤酒尿布). 书也可以延伸出很多与生活相关的议题 / 活动, 诚品的很多生意都来自对相关图书的延伸. 诚品将书店, 画廊, 杂货, 食品, 表演厅, 艺术电影院等空间连接在一起, 让人不一定因为 “要买书” 才走进书店.
- 让艺术家参与书店空间营造: 艺术家, 书店, 读者三赢
- 将对选址, 社区的判断, 以及店铺运营方式变为 know-how, 让 “商业咨询” 成为重要的生意
- 挖掘 “文具” 与 “美食” 的价值
- 用线下活动改变书店空间与消费者的关系, 将更多互动因素融入活动
- 发现旅行的潜力
其他
纸质出版已不是唯一出版形式. 读者跟进与阅读服务都可以成为变现的业务.
书籍规格
精装书单本利润高于平装书, 所以出版商愿意用精装书试水, 根据销售情况, 抓住热议度减退又尚未冷却的时间点推出平装本, 以延续书的销售周期.
对新作家而言, 平装书能接触到更广的读者群, 且不需要投入过多资金, 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但出版业界把平装视为第二次出版机会, 可以趁机重新设计封面, 再次造势推广. 所以先出精装本仍是主流.
电子书的价格并不明显比纸质书便宜, 它们的差别更多体现在阅读场景上. 电子书可以提供生词查询, 分享批注, 全文搜索等功能, 以及有声书 (使用场景明确, 行车或通勤时收听).
个人批注
- 顽皮猫. (2018, Feb, 19). 亚马逊连年亏损, 股价却依然在涨, 这是为什么, 而且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资金支撑他们走这么久?. 知乎.
- 电子书不仅没有取代纸质书, 在出版商和网络销售渠道的多年博弈后, 他们价格也差不多了. 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
- 图书推荐包括推荐系统的两个路数: 熟人/专家推荐和数据推荐
- 陈列的原则大约同 如何展示一只牛蛙, 就像森冈书店. 通过牛蛙可以带出一堆东西, 就像诚品的经营模式.
- 日剧《重版出来》中有描绘书店如何通过陈列展示来推荐书籍, 带动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