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笔记

主要参考

  • Miller, R. S. (2015). 亲密关系 (第六版) (王伟平 译 / 彭凯平 校). 人民邮电出版社
  • Miller, R. S. (2018). Intimate relationships (8th edition). Mc Graw Hill Education.

文献会尽可能地少列: 因为后续我不太可能去看文献, 以及两本书电子版都有, 方便定位文献. 内容只选记部分.

  • 大部分东西是后天习得的, 可以改变的.
  • 只要努力付出, 几乎任何亲密关系都能取得成功.

人际关系的构成

归属需要使 “我们与亲密之人正常的社会交往” 变得必不可少. 为满足归属需要, 我们努力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的人际关系, 我们还期待与那些了解, 关心我们的人交往和沟通. 个体需要的亲密关系无需太多, 几个便可. 归属需要得到满足, 我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内驱力就会降低 (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归属需要也和我们伴侣是谁并无太大的关系, 只要他们能给予我们持续的关爱和包容, 我们的归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

依恋类型

四种依恋 (attachment) 类型

  • 安全型 (secure)
  • 痴迷型 (preoccupied). 同焦虑矛盾型 (anxious-ambivalent). Because they nervously depended on others’ approval to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 such people worried about, and were preoccupied with, the statu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 恐惧型 (fearful). 回避型 (avoidant) 的一种. 害怕被拒绝. Although they wanted others to like them, they worried about the risks of relying on others.
  • 疏离型 (dismissing). 回避型的一种. 拒绝相互依赖, 自给自足, 不关心别人是否喜欢他.

两个维度

  • 回避亲密 (avoidance of intimacy), 人们接纳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的难度和信任程度.
  • 忧虑被弃 (anxiety about abandonment), 害怕他人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而远离自己.

和很多性质一样, 依恋类型是后天习得的, 可以随着个人经历而改变.

Sexes and genders

两性性别内的行为和观点差异通常远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 两性之间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

性别 (sex) 差异指生理上的差异, 性认同 (gender) 差异指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 或者叫社会性别.

性认同最好的例子是性别角色 (gender roles), 即社会文化所期待的男女两性应有的 “正常” 行为模式. 男人当然应该有 “男子气”, assertive, self-reliant, decisive, and competitive. 女人就应该有 “女人味”, warm, sensitive, emotionally expressive, and kind. They’re the opposite sexes to most people, 全世界都不同程度地期望男性和女性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行为. 然而遗传在决定人们自信或友善的倾向时只起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作用, 大部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研究者通常把与任务有关的 “男子气” 的才能称为工具性 (instrumental), 把与社交和情感有关的 “女人味” 的技能称为表达性 (expressive) 特质. 工具性和表达性都是有价值的特质. 屈从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女都是一种伤害, 剥夺了他们本可成为更好的人的技能 (同时拥有两种性质). 然而讽刺的是, 人们往往会给那些不完全符合 “恰当” 性别角色的人很大的压力, 并且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比对女性更为严格 (娘娘腔).

自尊

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 (self-esteem). 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持正面评价, 自尊水平就高; 如果怀疑自己, 自尊水平就低. 大多数情况下, 如果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足够的接纳和欣赏, 长期处在低自尊的人就会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

Whereas people with high self-regard draw closer to their partners and seek to repair the relationship when frustrations arise, people with low selfesteem defensively distance themselves, stay surly, and behave badly. 高自尊的人因为对伴侣给自己的爱恋和关心充满信心, 即使亲密关系出现困难也能和伴侣拉近距离; 但低自尊的人总把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置于亲密关系之上, 他们错误地以为爱情之路上的磕磕碰碰是伴侣拒绝承诺的不祥之兆, 表现出令人反感, 自我打击式的伤害和愤怒, 完全隔断了自己渴望的伴侣的安慰.

吸引力

  • PROXIMITY: LIKING THOSE NEAR US. 临近常常能导致熟识, 而熟识 (重复接触) 由于曝光效应 (Zajonc, 2001) 又引起喜欢, 所以与他人频繁的接触不仅能使交往更方便, 而且会使对方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 Convenience: Proximity Is Rewarding and Distance Is Costly. 远亲不如近邻.
    • 临近能增强我们对他人的情感, 喜欢的更喜欢, 讨厌的更讨厌.
  •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LIKING THOSE WHO ARE LOVELY.
    • 对美的偏见/刻板印象: 美的就是好的. 还有, 外面可以一定程度反应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 RECIPROCITY: LIKING THOSE WHO LIKE US
  • SIMILARITY: LIKING THOSE WHO ARE LIKE US. 两个人越相似, 就越喜欢对方. 在一些重要议题上的相像更重要.
    • 相异并不相吸. 人们总是会与旗鼓相当的人配成一对 (公平交易), 同性相吸(相类似的人彼此吸引对方) 就发生了.
    • 发现差异需要时间. 即时的吸引力更多地取决于长相而非其他因素, 如果开始谈恋爱, 伴侣共同的兴趣, 态度和价值观就会产生影响力, 但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之后伴侣才能觉察.
    • 我们很少真正地如自己认为的那般了解伴侣, 从而错误地认为彼此有着许多共同点. 这种把伴侣构造成美满形象的倾向有利于维持亲密关系, 见 “社会认知”.
    • You May Be the Person I Want to Become. 最有吸引力的伴侣仍然是那些在很多方面和我们相像, 但又拥有我们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理想特征的人.
    • One Way ”Opposites” May Attract Now and Then: Complementarity. 大多数互补行为其实是相似的: 比如热情随和的人在得到热情幽默的回报时最为快乐. 互补性更确切的形式涉及伴侣双方的不同行为: 支配与顺从.
      • 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互补性. 归根结底, 我们喜欢能使我们快乐, 支持我们的伴侣. Personal growth and novel activities are also rewarding, so we like people with interest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but not incompatible with) our own when they introduce us to things we’ll both like. The important thing to remember is that similar partners are more likely than others to share our goals.

社会认知

假设你身患重感冒, 在家卧床不起, 你的恋人一整天都没打电话了解你的情况. 你感到很失望, 为什么恋人不打个电话表示关心? 你可以选择宽恕的理由, 责备的理由或者折中的理由. 重点是, 选择权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比如 幸运星第 1 话 13:00 左右, 对不同探病方式的解释 233.

  • 第一印象很重要. 不管对还是错, 第一印象盘踞不去, 这就是它如此重要的原因. 判断一旦做出, 就会影响人们选择和使用后来获得的信息.
    • 人们对不同类型的人群都持有刻板化的第一印象. 刻板印象的具体内容或许因人而异, 但其作用方式大抵相同: 使人先入为主地看待他人.
    • 验证性偏差 (confirmatory bias): 人们常常寻找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 而不是那些证明自己错误的证据.
  • THE POWER OF PERCEPTIONS. 人们的现实爱侣与理想中的却总有些差距.
    • 积极错觉 (positive illusion): 一种方法是建立对伴侣善意和大度的认知, 突出他们的美德而缩小他们的缺陷.
      • 如果人们硬要自欺欺人, 在伴侣身上凭空虚构令人期待的品质, 这注定要幻想破灭.
      • 如果人们了解伴侣各方面的情况, 但却能以一种善意而大度的方式来进行诠释, 这样的 “错觉” 就对亲密关系十分有益. 我们的高度评价也会提高他们的自尊.
      • 免遭幻想破灭的聪明方法是: 随着对伴侣了解程度的增加, 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
      • 伴侣一般都清楚我们在美化他们, 而作为回报, 我们也从伴侣那里得到同样积极, 善意的认知评价, 这就是双赢.
    • 归因过程. 归因 (attribution) 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提出的解释.
      • 动者/观察者效应 (actor/observer effect): 对自己行为的解释, 与对观察到的伴侣的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 人们能感受到影响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 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做出外部归因. 但注意不到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 从而在解释他人一样的行为时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 如意图或性格.
      • 自我服务偏差 (self-serving bias): 成功归功于自己, 推脱失败的罪责.
      • Happy couples make controllable, stable, and internal attributions for each other’s positive behavior. They also tend to discount one another’s transgressions, seeing them as accidental, unusual, and circumstantial; thus, negative behavior is excused with attributions to external, unstable, and uncontrollable causes.
    • Relationship Beliefs.
      • People who are high in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 believe that (a) each of us has only one perfect, “true” love; (b) true love will find a way to overcome any obstacle; and (c) love is possible at first sight. 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很少能满足这么高的期望.
      • 一些有害的观念. 更糟糕的是, 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 持有这些错误观念的伴侣并不会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来改善关系. 由于相信伴侣不会改变, 真爱天注定, 他们就不会设法去解决问题, 而只会逃避问题, 他们更愿意结束不幸福的亲密关系, 而不会努力去修复亲密关系.
        • Disagreements are destructive. Disagreements mean that my partner doesn’t love me enough.
        • “Mindreading” is essential. People who really care about each other ought to be able to intuit each other’s needs and preferences without having to be told what they are.
        • Partners cannot change. Once things go wrong, they’ll stay that way. If a lover has faults, he or she won’t improve.
        • Sex should be perfect every time. Sex should always be wonderful and fulfilling if our love is pure. We should always want, and be ready for, sex.
        • Men and women are different. The personalities and needs of men and women are so dissimilar, you really can’t understand someone of the other sex.
        • Great relationships just happen. You don’t need to work at maintaining a good relationship. People are either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and destined to be happy together or they’re not. 这种爱情往往表现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浪漫情侣身上, 而迷恋这类影片的人通常认为真爱天注定.
      • 另一种爱情观你很少在电影中看到, 其假定幸福的亲密关系乃是辛勤维护的结果. 根据成长信念 (growth belief), 幸福的关系是努力和付出的回报, 如果伴侣一起努力战胜挑战, 克服困难, 良性的亲密关系就能逐渐建立起来. 其基本假设是: 只要努力付出, 几乎任何亲密关系都能取得成功.

沟通

我们常常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会产生我们所期望的作用, 但我们却很少真正能确知它的效果.

课后闲聊时, 男生对女同学进行了一次胆怯而天真的试探——”这个周末你有什么安排?”——心里认为自己的示爱意图显而易见, 希望得到对方热情的回应. 如果她没有注意到他对约会的暗示, 做出了无动于衷, 含糊其辞的反应, 他或许认为自己清楚的表白和邀请 (女生实际上并未接受到) 遭到了对方明确的拒绝. 心灵就会受到伤害, 从此和该女生保持距离, 而她或许永远不知道究竟发生过什么.

言语沟通

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的过程就是自我表露 (self-disclosure). 它是亲密程度的指标之一: 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不共同拥有一些相对秘密的私人信息, 他们的关系就称不上亲密. 大多数人际关系是以肤浅的信息交流 (即 small talk) 为起点的, 然后再逐渐地转到更有意义的披露. 如果这类肤浅的问题有奖赏价值, 人们可能通过拓展沟通的范围来进一步接近:

  • 沟通的广度: 所讨论话题的多样性;
  • 沟通的深度: 所讨论话题对于双方的个人意义.

新伙伴们倾向于匹配彼此的开放程度, 如果对方表露多自己也表露多, 如果对方的自我表露减少自己也表露更少. 一次说太多, 太快是危险的; 因为这样会突破别人的期望, 常常会给人留下糟糕的印象. 两个人要变得亲近, 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他们必须进行有意义的自我表露. 开诚布公一般有益于人际关系.
  2. 他们必须对彼此的个人信息有兴趣和同理心.
  3. 双方必须都认识到另一方具有应答性 (responsiveness): 明显的兴趣, 同情和尊重.

令人奇怪的是, 最常见的禁忌话题是亲密关系本身的状态. 人们经常对自己恋爱关系的未来非常感兴趣, 也迫切想知道伴侣的期望和意图, 但他们不会明问.

有一种自我表露你绝对应该积极地勤加练习: Tell those you love that you love them. 你诚实表达的钟爱, 关心, 温情和呵护对于想亲近你的人都是巨大的奖赏, 心中光有爱还不行, 你还必须清楚明白地传达出来.

沟通障碍及应对

大概可以参考 critical thinking 的原则. 一些常见问题: 偏离主题, 人身攻击.

Miscommunication (沟通不良)

  • 不幸福的伴侣在表述意图上很糟糕. 如果他们抱怨某事, 很少能准确到位. 他们倾向于数怨并诉 (kitchen-sinking), 即同时谈及几个问题. 他们的谈话经常偏离主题.
  • 在彼此倾听方面也糟糕. 很少有耐心仔细思索伴侣所说的话, 反而仓促地得出结论 (常常假设最糟糕的情形), 并根据自己揣测的伴侣意图突然改变做法. 比如以挑剔和恶意的方式 “读心” (mindreading). 更多地以消极方式打断 (interrupt) 对方的谈话. 打断谈话并不都会引起人的反感, 为了表示赞同或者要求解释而打断伴侣, 沟通实际上仍能愉快而有效地进行. 但如果打断谈话是为了表示反对意见或转换话题, 就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和欣赏伴侣.
  • 苦恼的伴侣总是能在对方所说的任何事情上都找出纰漏或不可行性, 不断地传达出对伴侣观点的批评. 反向抱怨 (cross-complaining), 避开对方关注的问题, 只用自己的抱怨来应对伴侣的抱怨, 而不是对伴侣所说的话表示关注. (也是偏离主题)
  • 表现出消极情感破坏性的交往通常以批评 (criticism) 开场, 攻击伴侣的人格和品德, 而不是针对引起抱怨的具体行为. 伴侣通常会寻找借口或者进行反向抱怨, 以保护自己免受不合理攻击的伤害. 接下来伴侣可能会出现拒绝回答问题或者拒绝合作的石墙 (stonewalling), 退守到石头般冷漠的沉默中. 人们或许会认为不再争辩会改善当前的情形, 但伴侣没有反应更令人生气.

对策

  • 精准表述. (1) 行为描述 (behavior description): 尽可能清楚明白, 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 (2) 使用第一人称陈述, 以 “我” 打头, 然后描述清楚明白的情感反应.
    • 结合起来称为 XYZ statement: When you do X in situation Y, I feel Z.
  • 积极倾听. (1) 准确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 (2) 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
    • 复述 (paraphrasing) 接受到的信息.
    • 知觉检验 (perception checking), 让对方澄清自己的说辞.
  • 尊重和确认的力量. 确认 (validation) 并不需要你一定与伴侣观点一致. 即使与伴侣的观点相左, 你也能对其观点表示适当的尊重和认可.

相互依赖

如果你现在维持着与伴侣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你还会保持下去?

难点在于难以量化.

社会交换

“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 只会与那些能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 根据这种观点, 与他人相互交换理想的奖赏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这一过程就是社会交换 (social change). 有很多理论版本, 介绍最多用的相互依赖理论.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 人际交往的结果是正 (收益大于代价) 还是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 第二个标准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 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 净收益/结果 = 收益 - 代价.

相互依赖理论假定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水平 (comparison level, CL), 即我们认为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 (自己期望的净收益). CL 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 如果人们曾有过奖赏价值很高的伴侣关系, 就可能有较高的 CL. 如果交往结果超过了你的 CL, 你会感到幸福. 第二个标准, 即替代的比较水平 (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 是否可以抛弃现在的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因为比较水平是建立在我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上, 所以它往往会随着我们得到的关系结果而不断波动. 当我们最初得到非常好的关系结果时, 我们会非常愉悦, 但随着我们开始把这些好处视为理所当然, CL 开始升高时, 如果结果不变, 那么满足感会下降.

贪婪

互惠. Providing good outcomes to one’s partner, even when it involves effort and sacrifice, can ultimately be self-serving if it causes a desirable relationship to continue. Indeed, even greedy people should be generous to others if it increases their own profits! “如果慷 慨待人能增加自己的利益, 贪婪的人也会变得乐善好施”. 大多数人似乎认识到, 如果想让别人对你好, 你必须先要对别人好.

公平.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只有在成比例的公正 (proportional justice) 前提下才对亲密关系最为满意, 这就意味着在亲密关系中, 每个伴侣的获益与他/她的贡献是成比例的. 如果你的关系结果对贡献的比率和你伴侣的比率相似, 关系就是公平的. 即 “你的关系结果/你的关系贡献 = 伴侣的关系结果/伴侣的关系贡献”. 公平并不要求伴侣双方从交往中得到相等的奖赏, 而是要成比例.

如果付出相同却拿到不同的收益,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只要伴侣双方发展顺利, 就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公平理论却认为影响很大.

爱情

时代变了. 纵观人类历史, 通常择偶标准和浪漫爱情并无多大的关联: 人们的婚配有着政治的, 经济的, 实用的和家庭的原因, 而独独不会仅仅因为彼此相爱而结合.

Robert Sternberg 的爱情三角理论

  • 亲密 (intimacy): 热情, 理解, 沟通, 支持和分享等.
  • 激情 (passion): 性的唤醒和欲望.
  • 承诺 (commitment): 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按照各个元素的高低, 共有八种, 只提几种类型.

  • 喜欢 (liking): 亲密程度高, 激情和承诺低. 喜欢多表现在友谊之中, 伙伴双方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情, 却不会唤起激情或者与对方共度余生的期望. 如果某个朋友的确能唤起你的激情, 或者当他/她离开的时候你会强烈地思慕, 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超越了喜欢, 变成其他类型的了.
  • 相伴之爱 (companionate love): 亲密和承诺高. 相伴之爱的双方会努力维持深刻, 长期的友谊, 这种爱情表现出亲近, 沟通, 分享以及对爱情关系的巨大投入. 相伴之爱的典型例子是长久而幸福的婚姻, 虽然年轻时的激情已逐渐消失.
  • 在成功的浪漫关系中还有第三种爱情, 爱情三角理论对此并无介绍, 因为该理论并不认为对伴侣周到体贴的关爱也是爱情的特定成分. 但关爱却有可能是爱情中的成分. 对伴侣的幸福进行利他主义的关心和关注是同情之爱 (compassionate love) 的定义性特征, 这种爱结合了亲密中的信任及理解与同情及关爱, 关爱中包含同理心, 无私和为爱人牺牲的意愿. 具有同情之爱的人往往会与爱人同甘共苦, 宁愿自己受苦, 也不让自己亲近的人受到伤害. 浪漫之爱是“”盲目的”, 但同情之爱却根源于对伴侣优点和缺点更准确的理解之上; 我们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但我们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爱情能持久吗? 浪漫激情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幻想, 新奇和唤醒——一般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 所以浪漫的爱情亦会日渐消退. 不过, 我们并不希望这一消息让你感到沮丧. 相反, 我们认为它为人们拥有成功的长期爱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常, 促使人们结婚的爱情和使人们数十年厮守在一起的爱情并不一样. 随着我们变老, 激情会消退, 但亲密和承诺都会增强.

这就是你的爱情策略. 享受激情, 但不要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 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 努力保持新鲜感; 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

笔者的话: 恋爱时重视自我成长和探索, 那么期间习得的经验大多是 transferable 的. 令我匪夷所思的是, 很多人把谈恋爱和做朋友视为两条完全不同的赛道, 终结关系后就想忘记一切…

对性行为的态度: 大部分人一般仍然不赞成彼此没有承诺的人发生性关系.

友谊发展的障碍

羞怯. 与人交往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虑和拘谨, 担心别人对你的评价, 交谈时觉得自己笨嘴拙舌? 大多数人都会这样. 羞怯是在社交情境下沉默寡言和抑制行为结合紧张不安的综合症状.

羞怯者这种负面认知和行为缺陷令人生厌, 使得他们与人交往时进退两难. 他们担心别人的看法, 害怕别人的指责, 却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营造良好的印象, 以消除此类指责. 结果, 他们的社会交往通常显得小心谨慎, 畏畏缩缩, 这会打断, 转移别人对自己的兴趣和热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无论人们的羞怯是暂时性或习惯性的, 只要他们胆怯畏缩, 就会给人留下负面印象, 而这恰恰是他们与人交往时希望避免的. 他们疏离冷漠, 毫无价值的行为并不能博得别人的同情, 反而经常予人以沉闷单调, 兴味索然的印象. 和合群的行为相比, 羞怯行为很可能引起对方冷淡和排斥的反应. 久而久之, 羞怯者更可能受到别人的忽视和拒绝, 而得不到他人的谅解和同理心, 而这样的结果又会强化他们的羞怯.

大多数羞怯者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接受社交技能的正式培训, 因为他们只要精神放松, 不再担心别人的评判, 就可以表现得坦荡豁达. 假如现在你受到羞怯的困扰, 只要你实际上能较少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就能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当羞怯者能以相对匿名的方式以及轻松自在地以自己的节奏和他人进行在线交流时, 他们就能更加放得开. 但如果在线交流使用摄像头, 双方能实时同步地看到彼此的影像, 羞怯者又会恢复原来的沉默寡言; 他们的自我表露减少, 羞怯特征再次变得清晰可见.

压力与紧张

几乎每个人迟早都会对亲密伴侣说谎.

拒绝. 当期望别人接纳我们, 非常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时, 这时的拒绝才令人痛苦. 他人温和的拒绝带来的感受通常和更大程度的拒绝一样糟糕. 即使别人既接纳又喜欢我们, 但达不到我们期望的程度, 我们这时仍有可能受到伤害. 这正是单恋经常出现的情形.

伴侣排斥. 人们为什么会刻意忽视自己的伴侣? 排斥者们往往会冠冕堂皇地认为他们的排斥行为是一种惩罚伴侣, 避免对抗或者在冲突之后平复心绪和低调处理的有效手段, 而且他们通常还相信排斥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人际目标. 当排斥的伴侣保持沉默时, 只有极少的人会进行解释, 这样被排斥的伴侣往往对排斥的原因一无所知. 他们只知道自己被人拒绝了, 他们体验到的情感更多是愤怒, 沮丧和伤害, 而不是内疚和悔恨.

欺骗是故意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而欺骗者知其不实的行为. 无需说出不实之事, 也能传递误导性印象, 从而打成欺骗. 比如, 人们可能仅仅隐瞒信息, 根本不提及能够表明真相的细节, 或者使你转移注意力从而忽略关键事实, 突然改换话题以避免谈及敏感内容.

宽恕是 “一种针对曾不公平对待你的人, 放弃你的报复的决定”. 宽恕是这样一种过程, “双方都确认了有害的行为” 并且 “受害的伴侣给予行为不端的对方以不应得到的宽容”. 当一些重要构成要素存在 时, 宽恕就更容易发生. 打击报复很少能使我们的伴侣洗心革面, 改邪归正, 但宽恕可以.

  • 谦卑, 真诚的道歉. 个人 trick: 这个道歉往往需要多次, 而且具体指出为什么道歉.
  • 受害者一方的同理心.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为什么会那样做.
  • 如果受害者对伴侣的越轨行为总是耿耿于怀, 沉思默想, 沉溺于他们不端行为带来的伤害, 宽恕就不太可能发生.

权力与暴力

如果我控制了你想拥有事物的使用权, 你可能就会心甘情愿地服从我的指令 (在合理的范围里), 以便得到你想拥有的事物, 那么我就对你拥有权力. 拥有权力的人未必就拥有人们渴望得到的资源; 他/她只要拥有控制人们获得这些资源的能力就已足够 (比如金钱).

权力是得偿所愿的重要手段, 但暴力不应该牵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