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界 NLP 实践杂录

一些摘抄.

文本分类

标签体系构建 拿到任务时自己先试标一两百条, 看有多少是难确定 (思考 1s 以上) 的, 如果占比太多, 那这个任务的定义就有问题. 可能是标签体系不清晰, 或者是要分的类目太难了, 这时候就要找项目 owner 去反馈而不是继续往下做.

训练评估集的构建 可以构建两个评估集, 一个是贴合真实数据分布的线上评估集, 反映线上效果; 另一个是用规则去重后均匀采样的随机评估集, 反映模型的真实能力.

数据清洗

去掉文本强pattern:比如做新闻主题分类,一些爬下来的数据中带有的XX报道、XX编辑高频字段就没有用,可以对语料的片段或词进行统计,把很高频的无用元素去掉。还有一些会明显影响模型的判断,比如之前我在判断句子是否为无意义的闲聊时,发现加个句号就会让样本由正转负,因为训练预料中的闲聊很少带句号(跟大家的打字习惯有关),于是去掉这个pattern就好了不少

纠正标注错误:这个我真的屡试不爽,生生把自己从一个算法变成了标注人员。简单的说就是把训练集和评估集拼起来,用该数据集训练模型两三个epoch(防止过拟合),再去预测这个数据集,把模型判错的拿出来按 abs(label-prob) 排序,少的话就自己看,多的话就反馈给标注人员,把数据质量搞上去了提升好几个点都是可能的

小样本 先无脑 BERT 训一版. 如果样本在几百条, 可以先把分类问题转化成匹配问题, 或者用这种思想再去标一些高置信度的数据, 或者用自监督/半监督的方法.

链接里包括一些调参经验.

模型选型 推荐的算法选型为

  • Fasttext (垃圾邮件/主题分类) 特别简单的任务, 要求速度
  • TextCNN (主题分类/领域识别) 比较简单的任务, 类别可能比较多, 要求速度
  • LSTM (情感分类/意图识别) 稍微复杂的任务
  • Bert (细粒度情感/阴阳怪气/小样本识别) 难任务

一个特别经典的结构建议大家试一下: concat_emb -> spatial dropout(0.2) -> LSTM -> LSTM -> concat(maxpool, meanpool) -> FC. 除了经典结构, 几乎所有的吊炸天 structure 可以被精调的两层 lstm 干掉.

关于这个双层结构的注释 (Show more »)

在很多地方看到过这个, 不清楚具体叫什么.

结合策略和算法

  • 串行式. 典型的代表是, 规则捕捉-分类-匹配 (以搜代分) 兜底, 大概这样的流程会比较合理. 规则部分负责解决高频, 和 bad/hard case, 分类负责解决长尾中的头部, 匹配负责解决长尾.
  • 并行式. 规则, 分类, 匹配都过, 归一化后的置信度进行 PK, 有点类似于广告竞价, 这样的好处是能充分融合多重策略, 结果更可靠.

以上


TextCNN 作基线, CNN 实现简单跑得快, 可以多跑几组. Tricks 用得好, 调参调得妙, TextCNN 也能吊打绝大多数花里胡哨的深度模型.

如果数据集里很多很强的 n-gram 可以直接帮助正确决策, 那就 CNN 起步; 如果很多 cases 要把一个句子看完甚至两三遍才容易得出正确 tag, 那就 RNN 起步.

多标签分类 如果一个样本有 N 个标签, 先当做 N 个二分类任务跑 baseline, 然后可能发现没啥问题了. 什么? 问题木有解决? 去查论文吧╮( ̄▽ ̄””)╭小夕还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太难的数据集.

类别不平衡 正负样本比才 9:1 的话, 这点不均衡对模型来说不值一提, 决策阈值也完全不用手调. 但是, 如果发现经常一个 batch 中完全就是用一个类别的样本, 或者一些类的样本经过好多 batch 都难遇到一个的话, 均衡就非常有必要了.


在构建模型时, 由于意图识别模块对速度的要求大于精度, 所以一般会用很浅的模型, 比如统计方法或者浅层神经网络. 在 微信第四范式 的分享中都提到说 Fasttext 的效果就很好了. 在浅层模型下要想提升效果, 可以增加更多的输入信息, 比如微信就提供了很多用户画像的 feature.

多级分类做意图识别是业界标准操作.

附注: 同级别 Albert 虽然参数少, 但是推理时间一样, 同等计算量下不如 BERT, 不推荐.

未来得及整理: JayJay. (2020). 如何解决NLP分类任务的11个关键问题:类别不平衡&低耗时计算&小样本&鲁棒性&测试检验&长文本分类

NER

设计任务时, 尽量不引入嵌套实体, 不好做, 这往往是长尾问题.

不要把赌注都压在模型上, 而应该从流程和架构的角度, 多设计几个模块. 这样可以极大提高整个解决方案的可控性和可解释性, 让黑盒属性的占比降低.

(单层) BiLSTM-CRF 几乎是非常可靠的基线, 再配合规则 + 领域词典. 单层 LSTM 足以捕捉方向信息和局部特征. 要继续优化可以在 embedding 上下功夫, 引入更多特征, 如 char, bigram, 词性特征等.

其他

美团用 IDCNN-CRF 蒸馏 BERT, 不过之前 JayJay 则是不推荐蒸馏.

关系抽取

Paddle 的 WordTag-IE 工具

其他

千万不要小看词向量, 用好了真的是很强的 baseline. 另外现在很多线上场景因为对速度要求高, 或者是 toB 的业务甲方不愿意买 GPU, 有不少落地都停留在这个阶段.

在项目早期资源匮乏的情况下, 规则和词典是主流. 要上模型时先搭建 baseline 模型 (fasttext, textcnn, bilstm-crf 等) 上线, 后续跟随数据, 特征, 训练策略的优化进行迭代, 等逐步触碰到天花板的时候, 再来考虑上更大的模型甚至是预训练模型. 这个节奏的优势是, 收益提升稳定, 风险也可控. 如果直接上预训练模型, 会出现问题定位困难, 数据特征短板无法发现, 提升不稳定且风险高的问题.

大部分 NLP 场景对 OOV 都不会太敏感, 一般能带来的稳定收益很小. 总之, 打出来 OOV 后扫一眼, 只要不是跟任务特别相关, 那就别太纠结啦, 先把其他事儿处理好再回过头照顾一下 OOV 即可.

文本质量高, 噪声小, 用 word 粒度. 互联网用户产生, 文风千奇百怪, 充斥各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用 char 粒度; 允许使用海量文本训练出的强大预训练模型如 BERT, 那么不用管下游任务怎样, 都果断 char level.

业务案例

主要看问题拆解和数据收集方法.